贵州省绿色回收公司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周先生
  • 电话:15599150313
  • 手机:15599150313
产品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该信谁?中国房地产行业为何谣言四起
新闻中心
该信谁?中国房地产行业为何谣言四起
发布时间:2012-06-28        浏览次数:904        返回列表

新生

6月12日到6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住房和建设部新闻发言人先后四次公开辟谣,这是史无前例的,它充分说明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背后怀有不同目的的谣言在市场上四起。

上个世纪末期开始的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导致我国社会财富重新分配。如今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基础性行业,房地产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以及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任何行业可以与之匹敌。正因为如此,当中央政府坚持多管齐下持续不断实施严厉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很快出现了问题。从去年到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摆脱财政危机,已经开始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外部性”,通过组建地方金融机构或者鼓励地方企业上市,将地方经济危机转移出去。前段时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金融信贷支付问题,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传统的工业经济问题,而是房地产危机问题。包括浙江温州在内的一些地方企业投资者,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行业,由于中央政府实行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结果导致资金链条断裂。中央政府推出加快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方案,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地方政府转嫁危机,但由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滞后性”,在短期内很难通过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活动,为地方政府汲取必要的财政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或者间接地向中央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中央政府改变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就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中央政府各部委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之所以变成房地产市场的谣言,根本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盼望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改变。国务院各部委为了坚决落实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不得不先后亮相公开表态,这说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已经到了较为紧张的地步。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紧张的关系,根本原因就在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已经大大压缩了地方政府汲取财政收入的能力。分税制改革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中央政府将主要税收划归中央政府所有,而把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交给地方,从而使地方政府捉襟见肘。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的经济,解决公共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问题,不约而同地搞房地产开发,通过出让土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通过发展房地产行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所以,如果不改变我国现行的分税制,那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房地产领域还会出更多的利益博弈。中央政府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旨在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地方政府无米下锅。

中国的经济是典型的政府投资拉动型经济,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急剧下降,因而政府投资的规模大幅度压缩。中央政府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得不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放松银根,而这样一来又为地方政府发展房地产业提供了方便之门。因此,当前围绕我国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些所谓的“谣言”,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特殊利益博弈在信息领域的反映。假如中央政府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过程中顾此失彼,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资金重新流入房地产行业。

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们不能不反思,为什么我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总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我国分税制不改革,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就很难有效地落到实处。分税制改革不仅仅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同时也是减轻我国企业税收压力的重要契机。当前我国的税收制度极为特殊,一方面名义上的税负不高,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着重复征税的问题,我国企业的税收负担十分沉重。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政策,但由于这些政策缺乏法律的支撑,结果导致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税收寻租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不得不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政府官员进行权钱交易,这种因为腐败而产生的税收不公现象,又进一步恶化企业的投资环境,从而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失去活力。

中央政府加大政府财政投资,是为了确保经济能够持续平稳的快速发展,可是由于现行不合理的税收政策,使得民间投资者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民营企业的竞争空间被大大压缩。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彻底改变我国的税收制度。房地产行业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特殊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政上的相互拉锯,只能使民营企业步履维艰。只有痛下决心,彻底改革我国的分税制,让地方政府在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源源不断地获取税收资源,我国的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经济法教授)